雜耍歷史與發展—扯鈴篇
扯鈴,又被稱為空鐘、空箏、扯鈴、風葫蘆、響葫蘆、地鈴。是一種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玩具,但現在一概統稱為「扯鈴」。扯鈴早在三國時期已被記載,歷史距離至今已有大約1700年,在明朝亦都有記載扯鈴的出現。在18世紀由中國流傳至歐洲並受到歡迎,現今已遍及世界各地,大部份雜耍大賽都會見到扯鈴的蹤影。 扯鈴款式及構造 扯鈴大致分為四種: 傳統響鈴、培林扯鈴、定軸扯鈴 及 單頭鈴。 傳統的中國響鈴底面圓形、側面雙凹的木質物體及加有挖哨玩的時候以兩根細木棍繫上一條細棉線,再以雙手拉扯木棍,使鈴在棉線上加速運轉,因空氣流動而發出聲響,當融入音樂、舞蹈、戲劇、更可增加其趣味性和可看性。
現今扯鈴通常為歐美款式以塑膠材質製造而成,底面圓形凹陷、側面雙凹而且沒有加入挖哨。某些製造商會加入培林承軸系統令到扯鈴轉速可以瞬間加快,持久性也比較強,這款扯鈴又稱為培林扯鈴,簡稱培鈴。現今普遍初學者都會選用培鈴開始,因為較易起動及容易控制扯鈴的平衡。
定軸扯鈴軸心和鈴片是連在一起, 在運行定軸扯鈴時候軸心與鈴片是一起轉動。相比培林扯鈴,定軸扯鈴是比較難於起動,持久性都比較低,加速時候都比培鈴更加耗力及費時。但有些花式是必須需要定軸扯鈴的軸心與鈴片是一起轉動與繩子產生的摩擦力才能做到的。例如:螞蟻上樹。
單頭鈴,它只有一邊有鈴片,而另外一端是尖的,有些廠商會設計玩動時有發出聲響。外形與現今的陀螺相近。在現今使用它的人不多,但亦有玩家及表演者會在表演開端去吸引觀眾 。
現今發展 隨著時間流逝,扯鈴已經傳遍世界各地,所發展的花式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難度亦之非常高。其中台灣,日本及馬來西亞扯鈴花式技術及創新度為數一數二 。在台灣,扯鈴風氣非常盛行,是台灣固有的民俗技藝 。政府和學校非常支持扯鈴這種技藝,在台灣大部份的小學學校都加入扯鈴在課程中令學生能夠認識扯鈴及保留這種傳統技藝。這因此培養了很多扯鈴高手,有部分玩家更可以線上運五個扯鈴。 台灣定期會舉辦不同大大小小的扯鈴比賽 , 其中以台灣亞洲盃國際扯鈴錦標賽(AIDC)最聞名,一個以水準極高及已舉辦了十年的比賽,吸引不同國家及地區扯鈴高手包括馬來西亞、俄羅斯、日本、新加坡、美國、香港、中國大陸、法國、荷蘭等在台上互相交鋒及互相交流不同風格扯鈴技術。
在台灣近期, 不得不提到一個充滿緊張刺激的一個比賽, 就是Red Bull PAO花式一對一扯鈴大賽。這個比賽以對疊(Battle)形式及顛覆傳統,超越想像, 結合台灣傳統技藝扯鈴,將扯鈴帶入競技新境界,融入音樂節拍及個人風格的熱血激鬥。高手互相之間刀光劍影以意想不到而創新花式去擊敗對手, 如果你們親 身去觀賞一定會目瞪口呆,目不轉睛!
香港扯鈴發展 香港扯鈴發展並沒有像台灣一樣篷勃,但近十年開始開始越來越多人玩,小學、中學、甚至社區及老人中心都會見到扯鈴的蹤影,這玩意確實老少咸宜。香港每年都會舉辦雜耍比賽來吸引不同雜耍愛好者一同參與互相對疊。其中一個比賽為香港青少年雜耍盃,比賽會以不同雜耍道具來互相競賽,例如:扯鈴、轉碟、拋球、拋棒子、水晶球等等。亦都會邀請國外雜耍高手來擔任評判及表演嘉賓,如有機會有空可以參加這個在香港的盛大雜耍盛事!
扯鈴名人
林韋良 前太陽馬戲團成員及第一個拿下拉斯維加斯連拿兩屆世界雜耍聯盟大賽(WJF)扯鈴冠軍,還在法國的「明日節雜技大賽」(Le Cirque de Demain)中拿下世界冠軍的台灣人。
龜井大輝 (Hiroki Kamei) 直立鈴王者 – 龜井大輝!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創新及多變化的直立鈴招式! 在日本更是最頂尖扯鈴選手。
趙志翰 扯鈴至尊—Red Bull花式扯鈴大賽及亞洲盃2015及2016二連霸雙料冠軍 及在第38屆法國的「明日節雜技大賽」(Le Cirque de Demain)中拿下金獎。 最拿手就是他以兩對扯鈴棍及抽馬鞭所創新及最帥最潮的扯鈴花式。
資料及相片來源: 有夠扯-扯鈴的奧秘: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iaboloworld/home Red Bull: https://www.redbull.com/tw-zh/diabolo-contestant-interview-8 遠見雜誌- 林韋良 認真的態度是玩出來的: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