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洲.心流藝術節中 工作坊大雜燴
首先想提一下遇到某個文化上的小誤會。看見時間表首日有一節特別表明為導師聚會,以為是教授課堂前的重要會議,講解要注意的事項、規則等等。誰知。那是一個在室外拿着杯飲料走來走去認識朋友的Casual Talk,只是讓導師互相熟悉的破冰環節。笑了~
工作坊分為四個等級:Easy、Medium、Challenging及All Levels。每個時間段有三至四個工作坊可自由挑選。
而一天的開始,是清晨七點半的瑜珈課,儘管起來需要經過掙扎,我們還是堅持上完兩天,畢竟那不僅僅是一節課,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驗。瑜珈課堂大致跟香港相約,唯獨澳洲較少某些內容限制。導師在課堂中燃上氣味較強烈的瑜珈香薰,大休息期間為每位同學塗按摩油、噴上胡椒薰衣草噴霧,整個環境充斥着淡淡木香與佛手柑精油粒子氣息,極其放鬆,令你慢下來,專注地與自己對話、調息。
瑜珈結束後有半小時早餐時間,筆者快快吃了幾塊餅乾就開始無限輪迴式進入工作坊。
由於我倆技術有限,只能專攻Easy與All Levels的課堂。筆者分別上了poi、拋樽、dragon staff、contact staff。雖然是Easy Level,其實內容絕對不容易!導師熱情分享各樣小技巧及新發現,加上一班極踴躍的學生(本來就對那種道具比較擅長),產生出某種化學反應,卻令初嘗者唯有「眼定定睇表演」。即使筆者有一定雜耍根基,亦只能勉強跟上課堂的一半進度。個人推測,相比香港從事藝術工作者們多數身兼兩職,同時「接Show」與「教班」養活自己;澳洲Flow表演者較少進行教授工作(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些是珠寶設計師、精神科護士、夜總會主場等),感覺工作坊內容比較跳脫隨性,也欠缺框架。如果參加者本身有一定水平,相信會樂於享受課堂。我們亦感受到各導師真心渴望在一節課中傳授所有所有的東西,即使某些tricks現在做不到,先掌握練習的過程和tricks的要訣,日後總有機會成功。
除去學習類的workshop,也有體驗類的:我倆最愛的泡泡工作坊(bubbles workshop)。導師經常參與生日派對、嘉年華中的表演同樂工作,超會帶動參與者融入氣氛。除了教授吹「泡中泡」技巧,準備的道具亦多元化,棒形可以吹出一群小泡泡,亦有繩子可以拉出只會在小學教科書中圖片看見的巨大化泡泡。滿滿一大桶番梘水盡情給我們這班大細路肆意揮霍,在場眾人都浸淫在一遍歡聲笑語中。
終於等到自己教授轉碟workshop的時間。慣常在香港授課,小朋友會五分鐘追問一次新招,成年人偏向慢慢來,練好一招再一招。
在黃金海岸教一班瞧着就比我年長的外國人,就像在教授一班狂熱的小朋友。他們興致勃勃的不停想學的新花式,學習能力非常超卓,(超出備課內容一倍)。氣氛亦甚佳,下課依然不捨於離開。
Flowstate Festival的Aussies(澳洲人)都友好善良,性格大烈烈的熱情奔放,自由的成長環境令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多元文化,以自己的活力與激情去鼓勵、感染他人。縱然山上環境天寒地凍,工作坊仍融洽溫暖。
作者︰紅白藍旅人
編輯︰江欣